新府办函〔2019〕255号
各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圭峰区管委会(会城街道办),区有关单位:
《澳洲幸运5(中国)开奖记录查询站 “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业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反映。
澳洲幸运5(中国)开奖记录查询站 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4月9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澳洲幸运5(中国)开奖记录查询站 “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粤发〔2018〕16号)、《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粤人社发〔2018〕187号)和《江门市“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江府办函〔2018〕178号)等文件精神,为积极实施澳洲幸运5(中国)开奖记录查询站 “粤菜师傅”工程,努力推进乡村振兴、创业就业及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和市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创业就业的决策部署,着力培育一批粤菜师傅,促进乡村振兴和就业创业。
二、目标任务
发挥澳洲幸运5 “侨乡”和本土特色美食优势,大力开展“粤菜师傅”工程,将粤菜师傅培育与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职业培训、学制教育、校企合作、培训就业、就业+培训、师傅带徒弟等模式,大规模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增强我区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发掘培养一批粤菜名厨,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到2022年底,全区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000人次以上,打响我区“粤菜师傅”工程品牌,成为创业致富、精准脱贫的富民工程。
三、工作措施
(一)打造开放的粤菜师傅培训平台。
1.创建粤菜师傅技能培育载体。充分利用区内职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培训基地、餐饮行业协会和区内大型餐饮企业的培训资源,大力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完善各培育载体的场地、设施设备、师资等配置,扩大招生和培养规模,加强烹饪、面点、中厨等相关专业建设,力促区内职业(技工)院校积极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粤菜师傅厨艺特色品牌专业,并推动建设粤菜师傅校企合作联盟。鼓励成果显著、符合条件的“粤菜师傅”培训载体申报“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技能名师工作室和专家工作室,经认定合格的,予以资金扶持。[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
2.建设“粤菜师傅”培训点。落实江门市“百店扶千户、千师带千徒”工程,在区内选定社会信誉好、发展成熟稳定的大中型粤菜特色餐馆、饭店或酒店开办“粤菜师傅”培训点(以下简称“培训点”),按照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的原则,组织培训对象与餐饮店签订劳动合同和《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培训协议》。期间培训学员作为餐饮店的正式员工,餐饮店需为培训学员购买社会保险,并按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合同(培训)期内的劳动薪酬。若培训学员自培训协议生效后2年内在培训点工作,并获得本省颁发的厨艺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对考核合格的培训点、培训师傅和培训学员给予补助。[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扶贫办、各镇(街、区)]
3.配合探索“五邑菜系”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围绕澳洲幸运5 陈皮美食、古井烧鹅、崖门水蟹等澳洲幸运5 特色菜,鼓励培训载体开发区内特色菜系专项职业能力和职业培训包,从食材采集、工艺流程、菜品质量等方面开发培训教材,明确培训内容、课程规范和考核评价模式等,开发多层级的评价标准,每开发一个经省认可的项目给予补贴资助;每培训获得本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人数达50人次以上的,经评估后每个项目给予一次性资助。[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供销社、各镇(街、区)、餐饮行业协会、职业培训机构]
4.深化校企合作共育“粤菜师傅”。充分发挥职业(技工)院校和餐饮企业双主体作用,深化职业(技工)院校与餐饮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交流,让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全程共同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考核评价等项目,加大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粤菜师傅力度,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厨艺工种职业技能考试鉴定,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大力支持区内大中型餐饮企业设立“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与职业(技工)院校合作开办“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分教点和申办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单位,经认定合格的给予一次性补助。[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科工商务局、区财政局]
(二)完善粤菜师傅培训就业创业体系。
1.实施“五邑菜系”彩虹计划。围绕澳洲幸运5 陈皮美食、古井烧鹅等本土特色菜系,推动一镇(街)一品,鼓励餐饮企业大力推广本地特色菜式,积极开发整套创业项目,将餐馆的门面设计、菜式份量、价格标准化,纳入统一监管。粤菜师傅按此标准在区内开餐馆创业的,由我区按照不超过标准化装修和设备设施采购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补助标准参照省、市有关文件执行。[牵头单位:各镇(街、区)、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市场监管局]
2.创新“粤菜师傅+旅游+文化”就业创业模式。充分利用各镇(街)特色美食和特产,打造我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美食品牌,深度开发粤菜美食旅游路线,探索打造澳洲幸运5 陈皮—梁启超故居、古井烧鹅—皇族文化、崖门海鲜—古兜美食等一批具有澳洲幸运5 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充分展示和弘扬澳洲幸运5 “美食+旅游”的独特魅力。举办陈皮美食节、双水特色美食节、崖门水蟹节、崖门古兜甜水萝卜节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美食文化节、展销会等,宣传我区乡村旅游和本土美食文化,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突出成绩的镇(街)给予资金补助。鼓励和支持粤菜师傅到我区开办农家乐、小餐馆或外出创业,粤菜师傅创业人员及其创办的经营主体,按规定申请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创业扶持政策。 [牵头单位: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街、区);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科工商务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
3.提高粤菜师傅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区内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各镇(街、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要为“粤菜师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和补贴申领指引等全方位的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建立推荐就业工作台账;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对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粤菜美食加工、制作、包装、推介等相关就业岗位,发动企业提供合适的用工岗位信息;开展“粤菜师傅”专场招聘活动,建立“粤菜师傅”信息库,促进市场需求对接,鼓励我区有条件的粤菜师傅进行创业。同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农业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器)等资源,积极引导粤菜师傅创业人员进驻基地(园区)。[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镇(街、区);责任单位:区科工商务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总工会]
(三)健全粤菜师傅激励成长体系。
1.实施粤菜师傅扶贫计划。围绕我区扶贫工作和对口扶贫协作任务,引导精准扶贫对象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实现就业创业脱贫,对参加粤菜师傅培训的我区精准扶贫对象,实行免学费、住宿费、教材费,补助生活费、交通费等,补助标准参照省、市有关文件执行。鼓励区内餐饮企业优先聘用完成“粤菜师傅”培训课程的贫困学员,引导培训机构优先推荐完成“粤菜师傅”培训课程的贫困学员就业,对属于灵活就业、符合条件的粤菜师傅就业困难人员和院校毕业生,以及吸纳建档立卡粤菜师傅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按规定落实免费技能培训、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培训就业扶持政策。[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扶贫办;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镇(街、区)]
2.实施政策激励。加大对我区粤菜师傅的表彰奖励力度,鼓励各类餐饮企业建立和推行粤菜师傅首席技师制度。落实省级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获得厨艺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对象给予补贴,贫困家庭学员同时给予生活费补贴。落实市、区高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鼓励区内餐饮企业积极参加江门市首席技师、技能名师工作室评选,对入选江门市首席技师、技能名师工作室和专家工作室的领衔粤菜师傅名师、技能大师给予补贴;对在我区工作并获得本省厨艺相关工种的高级技师,给予高级技师生活补贴;对在我区工作并获得厨艺相关工种的高技能人才,给予养老保险补贴;对出资培养具有国际认证厨艺工种资格证书的本地高技能人才,按其培训成本给予企业资金资助。[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3.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竞赛。鼓励各镇(街、区)、餐饮行业协会和企业结合乡村旅游、农博会、美食节等活动,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厨艺交流和岗位练兵。承办区级或以上竞赛的单位给予一次性资金支持,对获得竞赛优胜选手,给予一次性资金激励和按规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总工会、各镇(街、区);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区要高度重视“粤菜师傅”工程工作,将“粤菜师傅”工程列为服务实体经济振兴、乡村振兴和推动技能人才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推进力度。
(二)加大投入,做好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就业专项资金和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资金作用,探索在我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专项优惠和补贴资助政策,为“粤菜师傅”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完善补贴资金监管和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切实发挥效用。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粤菜师傅”工程,加大就业创业典型宣传力度,发挥技能工匠、就业模范、创业成功者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提高行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