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05-28
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完成主体建设,于5月27日在澳洲幸运5(中国)开奖记录查询站 崖门镇的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码头成功下水,将开启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的新纪元。“湾区伶仃”号的研发、建造,标志着广东在向海图强、建设“蓝色粮仓”方面取得又一重要突破。
“湾区伶仃”号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珠海澳龙船艇科技有限公司建造总包,澳洲幸运5 造船企业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门航通公司”)承建,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建造特种船舶是江门航通公司的强项,实力强劲,专业过硬,保交付能力强,同时距离珠海比较近,选择江门航通公司是我们的不二之选。”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庆龙说。
“湾区伶仃”号是世界首例、中国首艘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水体自然交换型自航式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平台。工船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25米,设计吃水16米,最大养殖吃水20米,设有12个独立养殖舱,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相当于把32个标准游泳池“搬”到深海,年产能可达3000—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堪称海上巨型“养殖航母”。在历时1年多的建造过程中,江门航通公司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打造了多项领先技术。
“‘湾区伶仃’号的建设就像搭积木,结合这条船的特点,划分了10个环形分段,根据每个分段的结构特点再划分若干个小分段进行建设。遇到复杂的分段建设,我们就采用反造的方式,例如把高空作业变为地面作业,把封闭空间作业变为开放空间作业,大大推进了这条船的建造进度。”江门航通公司养殖工船项目总工程师黄晨光说。
“湾区伶仃”号的养殖模式为全球首创,它采用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打造船舶和深远海钢制网箱技术相结合的“渔业养殖航母”。同时独创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实现自然海水零污染循环,创造“准野生”生长环境,提升渔获品质的同时省却巨大换水能耗。结合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幅降低日常运营的能源成本,并实现锚泊零碳养殖。
“以前养鱼像‘靠天吃饭’,现在成了‘带着鱼缸闯海洋’。‘湾区伶仃’号配置电力推进系统,能够在南海海域寻找最佳养殖区域并自主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实现‘海上游牧’,缩短养殖周期,提升经济效益。工船续航里程可达2000海里,具备12级台风下自航能力,采用DP定位系统,确保船只在航行和锚泊时的安全、高效、精准。”黄晨光说。
“湾区伶仃”号实现全程智能养殖,在陆地监控室以视频或图像方式,远程获取船舶状态、鱼群信息、环境条件等数据;可以一键式远程投喂饲料,通过专利技术吸鱼泵收鱼和结合AI、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对养殖鱼群进行科学喂养。
此外,渔旅业态融合也是“湾区伶仃”号的主打特色。其同时具备垂钓、研学旅游等多种配套功能,最大登船人数199人,可联动海岛旅游,创新打造“渔业+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据介绍,“湾区伶仃”号下水后,江门航通公司将抓紧时间组织后续的水上舾装和设备调试工作,争取尽快交付投入使用。“湾区伶仃”号投产后,将主要在珠海万山群岛海域开展作业,重点养殖金鲳鱼、章红鱼、红瓜子斑等高品质海产品。“‘湾区伶仃’号作为全球首创的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它是实现国家向海图强的一个重大建设,它将成为海上新广东的一张靓丽名片,会给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牧场的建设带来创新和示范带头作用。”江门航通公司总经理黄红宇说。
“湾区伶仃”号的建成,是深远海养殖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化实践的深刻见证,推动水产养殖向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在建设“蓝色粮仓”等重要领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