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幸运5

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澳洲幸运5 > 政务公开 > 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区淡水养殖业的建议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4-04-22


案 由我区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1、近年我区淡水养殖业取得的成绩。面积不断扩大。2012年全区鱼塘放养面积有14.1万亩,比1982年增加11.8万亩,增长5倍多。技术不断完善1994年之前我区露天养殖鱼虾,一年只有大半年生产,产量和效益都不理想。1995年,我区开展技术攻关,成功走出了一条越冬大棚覆盖养殖新路子,水产品产量明显提高。品种不断优化。我区传统的淡水养殖传统以四大家鱼为主。近年来着重引进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花锦鳝、黑尔鳗、黄鄂鱼、河豚鱼、笋壳鱼、白须钳、罗非鱼、狗仔鲸、杂交生鱼等新品种。2012年,全区优良品种养殖面积9.32万亩,良种覆盖率67%;淡水养殖产值24.6433亿元。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养殖户通过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交流养殖技术、市场动态,并以价格联盟的形式进行产品销售,因而他们获得过丰厚的经营收入,大鳌镇新一、百顷、深交等村建起了以别墅为主的“虾楼街”。集体经济不断养大。各村进一步加强了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规范和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和发包制度,实现了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保值增值。2011年大鳌镇16个村的集体经济净收入高达8000万元,其大部源于淡水养殖的发包收入。

  2、我区淡水养殖业存在的困难。耕作环境不容乐观。因为附近工业园区和商住园区配套的水利设施建设不同时到位,导致部分鱼塘排灌不畅;因为长期忽视清塘消毒,导致部分鱼塘淤积严重;因为养殖用料用药不当,导致部分鱼塘毒素积累;因为当初规划排灌不分家,导致部分鱼塘交叉感染等,我区淡水养殖耕作环境不容乐观。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我区淡水养殖业是农业的半壁江山,偌大一个产业,全区各镇却没有一名专职渔技员,技术供给明显滞后于生产需求。最近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病害,与过往发生的罗氏沼虾病害,在发病时期、发病特征、发病后果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具有隐蔽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为害淡水养殖

业。现在,职能部门焦虑,基层干部焦虑,农民群众焦虑,但是,由于技术力量不足难以进行系统科技攻关,至今还未找到病因和对策,大面积死虾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养殖规模正在收缩。面对着突而奇来、难以应对的强烈冲击,养殖户的信心正在减弱,经营规模正在收缩。大鳌镇沙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华珍是养殖大户。他反映:养虾业去年不景气,今年更不景气,去年他养虾400亩,今年回缩到200亩。本村有两农民,村里补贴虾苗,也不愿意再养虾。他还反映:不仅养殖户受到冲击,村集体也受到冲击,去年本村集体经济净收入700万元,预计今年减120万元,明年再减150万元,集体建设和村民分红都成问题。他断言:如果不及时攻破对虾病害,明年将出现“丢荒塘”。


二、发展我区淡水养殖业的建议

1、推进耕作环境整治工程。耕作环境是高产稳产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制定保护农业耕作环境的规定,工业园区和商住园区的开发与农业耕作环境保护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决不因工商业发展而损害农业耕作环境。推进鱼塘标准化建设,采用区、镇、村、个人各出一点的办法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区鱼塘都符合标准,具有高产承载能力。全面整治鱼塘排灌系统,尽快实现排灌分家,杜绝养殖水体交叉污染。

2、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工程。南美白对虾新病害来势汹汹,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在各级都在科研攻关,唯恐一时难以确定病因和对策。有鉴于此,我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调整品种结构。建议借鉴90年代后期我区淡水养殖业调整品种结构的成功经验,学习伍福根、刘培胜等养殖户以花锦鳝、黑尔鳗,笋壳鱼作为当家品种,实行鱼虾混养轮养的成功做法,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规划、财政补贴、群众参与” 的原则,鼓励企业、财团和养殖户投资调整品种结构,争取用三年左右时间,在我区建成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本地特点的淡水养殖品种新格局。

3、推进技术网络覆盖工程。建议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广东省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粤府「200824号)的精神,恢复区、镇两级公益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这个机构履行职能所需工作经费及人员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个人自愿、来去自由” 的原则,尽快建立镇级淡水养殖协会和村级专业合作社,把个体的智慧和力量集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地化解养殖技术、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环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把企业做精做细,把产业做大做强。结合农村信息直通车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

4、推进市场监管强化工程。不少镇村干部和养殖户反映,淡水养殖饲料、药物伪劣产品屡见不鲜,已经为害并将继续为害淡水养殖业,直接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此风不刹,生存难保,发展无望。他们强烈要求职能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杜绝或减少同类事件再度发生。完善商品供应链条,把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购货农户记录在案,一旦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有据可查,并为建立诚信企业体系奠定基础。完善商品巡查制度,职能部门坚持对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销售部门的销售环节、使用农户的使用环节,进行全方位、经常性巡查,尽量把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对违规生产、违规销售、违规使用的企业和个人,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以市场环境的净化,促进淡水养殖业业的健康发展。

5、推进产业效益保障工程。淡水养殖是个弱质产业,它同时要经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建立和完善产业效益保障制度呼之欲出。建议按照“政策扶持,企业经营,自愿参与” 的原则,启动我区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并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迅速铺开,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建立新型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建议借鉴斗门、汕尾等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政府出台政策招商引资,发动企业、财团兴办行业经营规模相当、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水产品专业市场和加工企业,以畅通流通渠道、产品加工增值的手段,分散市场风险,稳定商品价格,不断发展我区淡水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