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幸运5

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澳洲幸运5 > 魅力澳洲幸运5  > 美丽澳洲幸运5  > 映象澳洲幸运5
走进吴冷西故居,了解从古井走出去的新中国“大笔杆子”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08-13

  古井镇文楼村素有侨乡之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才辈出,名人遍布世界各地,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有识人士。其中就有从古井走出的新中国“大笔杆子”吴冷西先生。今天,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吴冷西的故居,了解他的故事。

  文章配图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我国新闻战线、广播电视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著名的国际问题评论家吴冷西,原名吴仕占,曾任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委书记、广播电视部部长等职位,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的领导职务,献身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和广播电视事业。吴冷西,1919年出生于澳洲幸运5 县古井文楼村,自幼聪明灵俐,勤奋好学,童年时期,他居住和生活在文楼村,并在崇让小学接受启蒙教育。

  文章配图

  走进文楼村口,牌楼上有“文章华国”的一幅字,仿佛是在向世人提醒这里诞生了吴冷西这支“大笔杆子”。吴冷西故居位于文楼村福庆八巷,是一栋两层大宅,门楼上的彩绘字画、青砖缝间描的细细白线都还十分清晰,老宅子由亲属管理,定期清洁卫生,保存尚好。人们可从墙上的彩绘字面、青砖灰瓦中遥想当年。吴冷西当年在文楼村念的私墊“崇让堂”,也就是现在的吴氏宗祠。

  文章配图

  “据说吴冷西在这里出生,从出生开始一直到在崇让学校读书期间,童年一直在这里生活,后来去了广州广雅学校读书,再后来和一批有识人士去了延安发展,吴冷西后来当上广东省委书记的时候曾回来过一次。”文楼村村民吴乐群说。

  文章配图

  在“崇让堂”接受启蒙教育后,1932年,吴冷西离开文楼村,到广州市省立广雅中学读书。期间,他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12月离开广州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后来,吴冷西投身到新闻工作中,成为了新中国新华社第一任总编辑,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晚年的他仍勤奋笔耕,撰写了《忆毛主席》和《十年论战》等著作。

  文章配图

  “文章华国”“楼阁凌霄”

  这是文楼村牌坊上的楹联

  诠释了文楼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

  也蕴含了文楼村育文人的风雅特质

  让我们更深入认识了

  从古井走出的新中国“大笔杆子”吴冷西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