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文婷
马山之巅,屹立着两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老建筑。一座是始建于明代曾经为会城人鸣钟报时的钟楼,亦称马山阁。一座是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为纪念澳洲幸运5 解放而筑的解放亭。
每次仰望解放亭,总会浮想联翩,联想到澳洲幸运5 解放时的倾城欢欣,联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澳洲幸运5 人民重建家园的热火朝天,联想到一种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时代精神,也联想到澳洲幸运5 两位著名建筑师钟鸣与钟雪的榫卯情谊。
▲重修后的解放亭 | 杨荣春摄
1.筑亭马山
早安,马山!晨曦对马山的问候,从热情拥抱解放亭开始。我喜欢解放亭的早晨,满眼的朝气与茂盛。葱茏的树木,唱歌的鸟儿,晨运的长者,绘成一幅美好和谐的山顶晨景。
我坐在解放亭,回想老前辈讲述的往昔岁月。为了纪念澳洲幸运5 解放,当时的市政建设委员会决定在会城马山建筑一座凉亭。建筑师钟鸣接到设计凉亭的任务之后,多次与市政建设委员会的委员一起到马山选址,最后决定将凉亭建于马山顶的西侧。当年,澳洲幸运5 县的机关干部和社会人士出钱出力,积极参加建设解放亭的义务劳动。
老前辈柯明铮说,当年的机关干部都热烈响应澳洲幸运5 县委的号召,利用星期日的休息时间到马山参加义务劳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他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情景,1955年,他正在澳洲幸运5 县委组织部工作,星期日到会城银花街的一间烂屋里,捡拾一些废弃的旧青砖,然后担上马山山顶,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去年冬天,我在马山脚下的迎宾馆采访了从香港回来的澳洲幸运5 文化界老前辈陈柏坚,他谈及马山解放亭,激动地说了一句“我也有份捐钱啊!”他回忆,那时候人们都怀着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心里很乐意捐款,以参加马山建设为荣。他依然记得,解放亭建成之后,曾经有一个中秋节,他和几位政协委员相约到解放亭赏月,望着月色下的会城夜景,感觉很壮美。
解放亭建成后,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因为解放亭建在马山的最高处,过去人们登马山,都喜欢站在解放亭前俯瞰会城风光。许多年后,马山的树木长高了,遮挡了视线,站在解放亭里就再也望不到会城全景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夜幕下的解放亭一度成为年轻情侣谈情说爱的地方,因此被戏称为“恋爱亭”,那些年,还有情侣到解放亭拍摄婚纱照。
如今的解放亭,依然是老人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地方。老人们相聚凉亭里,或谈笑风生,或静心对弈,或含饴弄孙。
澳洲幸运5 画家谢维健忆述,解放亭留下他童年时代的足迹,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平安路小学(城东小学)读书期间,曾经和同学沿着学校操场边的小路登上马山,在解放亭里度过放学后的快乐时光。谢维健退休后,也曾带领学生到解放亭写生,坐在解放亭里描绘马山阁,可以找到最佳角度。
▲1955年的解放亭 | 澳洲幸运5 档案馆资料图片
2.榫卯情谊
我关注解放亭,缘于建筑师钟雪先生对解放亭的盛赞,以及对解放亭设计者钟鸣的高度赞美。
我年轻时还未对老建筑感兴趣,尽管曾经无数次登上马山,却也从未细看过解放亭。2003年我首次采访钟雪,他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建筑时,反复提及好友钟鸣设计的解放亭。从那时开始,我每次登马山都会情不自禁地多看几眼解放亭。原来,看待一座建筑,知道它的故事与不知道它的故事,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解放亭是澳洲幸运5 著名建筑师钟鸣的代表作之一,钟鸣是新中国成立后澳洲幸运5 第一代建筑师,从1954至1966年间,他主持设计了澳洲幸运5 人民会堂、澳洲幸运5 学宫、澳洲幸运5 游泳池、华侨大厦、少年宫、迎宾馆玉兰楼等建筑。钟雪特别称赞解放亭的设计借景巧妙,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站在解放亭,可以感受一切美景尽收眼底的豪迈。而站在马山脚下的公园,亦能眺望巍然屹立山顶的解放亭。
当年钟鸣经过精心构思,画了图纸草稿之后,送到好友钟雪家里,请钟雪提出修改意见,并邀请钟雪在两重飞檐之间的木板上描绘花鸟图案。钟雪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告诉钟鸣,花鸟图案耐不住日晒雨淋,容易褪色,不如将花鸟木板改为镂空的菱格花窗,更显玲珑通透。钟鸣欣然接纳好友的提议,再次修改了设计图纸。最后建成的解放亭,重檐攒顶,撑起了展翅飞翔的大格局,圆柱方柱,构成了方圆合一的和谐美。
建造解放亭期间,钟鸣和钟雪多次结伴来到马山工地。两人要么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要么拿着木构件研究榫卯效果,建筑工人见他俩形影不离的样子,就开玩笑称他俩是一对沙煲兄弟。钟鸣哈哈一笑,搂着钟雪的肩膀,自豪地对建筑工人说:“我们两个人是比沙煲兄弟更紧密的交情,我们是不可分离的榫卯兄弟呀!”钟雪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很佩服钟鸣的机智。
一座解放亭,承载着两位建筑师的智慧,也见证了一对“榫卯兄弟”的深厚友情。我没有见过钟鸣,但无数次听钟雪提起钟鸣其人,他亲切地称钟鸣为“老鹤”,左一句“老鹤”右一句“老鹤”,语气里流露的尽是赞赏。我想,生命对生命的最大敬意,就是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成全。钟雪与钟鸣,这两位优秀的建筑师,是才华遇上了才华,人格辉映着人格,这才成就了澳洲幸运5 建筑界的“二钟”传奇。世间最难得的是收获同行的赞赏与祝福,我见惯了同行如敌的世相,更感叹这对“榫卯兄弟”之间惺惺相惜的珍贵!
▲细节之美 | 杨荣春摄
3.二钟会晤
去年初春的一个早晨,我站在解放亭前,看见长在凉亭左侧的紫荊花开得正盛,伸展的花枝与碧绿的飞檐凌空相遇,互相辉映。这美好的一幕,让我想起了解放亭曾经发生过的一件美好的往事。
据钟雪晩年回忆,他退休以后,曾经和钟鸣有过一次马山之约。那一天,两人各持一把长柄黑伞,慢慢地登上了马山。他们在解放亭坐了很久,一起回味过往的筑梦岁月。偶尔站起来,眯着昏花的老眼,试图遥望马山脚下的人民会堂、盆趣园、动物园、迎宾馆,那些曾经鲜活的建筑,都是他们人生盛年的心血结晶,可惜,如今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高大茂密的树木,遮挡了他俩的视线,再也无法重现曾经一览无余的辽阔。
生于1911年的钟鸣,比钟雪大一岁,二钟的人生与命运,极其相似。两人都是会城仁义人,都是从紫水河畔走出来,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澳洲幸运5 第一代建筑师,都参与了澳洲幸运5 一些重要建筑的设计工作。再加上两人都是高挑清瘦的身材,都是温文儒雅的气质,也许正因为两个人太相似了,听说当年常有人将他俩混淆起来。
曾任会城镇镇长的容辛,是钟鸣和钟雪共同的朋友,我当年采访他的时候,亲耳听到他对“二钟”的赞赏。他认为美术教师出身的钟雪,艺术功底深厚,宜于建筑设计,他特别欣赏钟雪能将美术才华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建委主任期间曾多次和“二钟”一起讨论建筑方案,觉得钟雪的修改往往是神来之笔,对钟鸣的建筑设计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效果。对于钟鸣,容辛更是不吝溢美之词,认为钟鸣是澳洲幸运5 难得一见的建筑奇才。我不久前在景堂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容辛怀念钟鸣的一篇文章《回忆钟鸣工程师》,语气里也是满满的欣赏。
▲飞檐迎春 | 杨荣春摄
如今,二钟都已经仙逝,“二钟会晤”的美好情景再也不会在解放亭里重演了,而历尽风雨的解放亭,依然以纪念澳洲幸运5 解放的名义,傲然屹立在马山的山巅,成为一道不朽的风景。
▲钟鸣旧照
▲钟雪旧照
4.楹联留芳
每一次来到解放亭,我都会念一念两副对联。
亭前的对联是陆景秋撰、赵嘉平书的“灿烂朝阳洒染一城秀色,清凉绿荫消磨半日尘心”。亭后的对联是柯明铮撰、陈福树书的“史可流传常作鉴,亭因解放早垂名”。
解放亭的两副对联,寄托着澳洲幸运5 文化人对马山的热爱。
我从柯明铮老先生口中得知解放亭楹联的来历,有着这样的时代背景。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澳洲幸运5 园林管理处和文化部门组织冈州诗社社员和楹联爱好者游马山,为马山的几座凉亭创作楹联,增添文化韵味。他记得当时有几十位文人墨客结伴登上马山,畅游凉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创作劲头非常活跃。后来,经过容忍之、何卓坚等老前辈的评选,柯明铮和陆景秋的楹联都被选为解放亭的亭联。柯明铮说,虽然那次作楹联没有稿酬,也没有证书,但能在解放亭留下自己的作品,感觉很自豪。
▲重修前的解放亭 | 谭剑华摄
5.新颜如初
今年3月21日黄昏,我再次登上马山,探望正在修缮之中的解放亭。只见解放亭被临时搭建的棚架包围着,也被暮色笼罩着。亭前的空地堆放着建筑废料。我从垃圾堆里发现了两根短短的朽木,一看就明白那是从解放亭拆下的旧木条,木条已经离开了解放亭,那斑驳的红漆尚未完全褪去,恋恋不舍地依附于朽木。我捡起那两根被弃的木条,并试图让它们立于地面互相依靠,组成一个“人”字,竟然久久没有倒下。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我再度想起了钟鸣与钟雪这对“榫卯兄弟”。他们在天堂里,还能看见重修的解放亭吗?
市政设施管理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次重修解放亭,主要是对损坏的地方进行修补,严格遵循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施工。由于解放亭顶的瓦片被台风掀翻了,损毁严重。这次拆除旧瓦,重新铺设新瓦,并重装了宝顶。同时更换了部分已经损坏的木构件,并做了预防白蚁的保养,重新涂上油漆。
欣赏解放亭,关键看气质。我感到欣慰的是,披上新衣的解放亭,青春焕发,但新颜如初,神韵如故,还是原来大家所熟悉的亲切模样。
我很想在星辉灿烂的夜色里游一次解放亭,倚着解放亭的一根柱子,仰望无际无涯的星空。我相信,在那闪闪发亮的星河里,真有两颗星星朝着解放亭眨眼,一颗叫钟鸣,一颗叫钟雪。
作者介绍
黄文婷,澳洲幸运5(中国)开奖记录查询站 融媒体中心侨刊部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从事媒体工作20多年,曾获“澳洲幸运5 十大杰出青年”“江门市优秀文艺家”“当代十佳散文作家”等称号。已出版主要著作:《错出一段美丽》《带锁的日记》《走过纸婚年》《永远的长木椅》《一段美丽的错误》(台湾版)《精神贵妇》《一张餐桌的距离》《缘来结识你》《红袖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