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幸运5

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基层党建】启超乡治育自治之根,基层善治绽德法之花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5-19

  近年来,圭峰会城以茶坑村为试点,深入挖掘“乡治”文化内涵,将其与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德治教化、法治保障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会城特色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以“乡治”精神构建基层法治保障

  梁启超先生主张“以法为纲,以和为贵”。圭峰会城传承“叠绳堂”调解智慧,构建多元解纷机制,打造平安乡村。一是挂牌成立“叠绳堂”乡村调解工作室,吸纳法律专业人士等权威力量入驻,同步整合村“两委”班子、网格员、村民代表等本土调解资源,构建“专群结合、分层过滤”的基层治理格局,切实提升农村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二是强化群众的法治意识,通过“村巷法官”“陈皮法庭”“一村一律师”等模式,推动司法服务力量向农耕一线延伸,切实将矛盾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乡村治理新格局。2024年农村基层调解案件共40件,调解成功率100%。三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农村“黑恶势力”的辨别方式和涉黑涉恶线索的举报方式,鼓励群众勇于检举揭发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全民学法的法治氛围。2025年累计举办扫黑除恶宣传活动57场次。

转存图片

  以“乡治”理念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梁启超先生强调乡治之本在得人。圭峰会城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硬支撑”,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农村干部队伍。一是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依托“葵乡云课堂”、镇(街)党校等学习平台,扎实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助推农村党员教育的全覆盖。立足街道工委党校主阵地及五个城区片区党校分教点,充分发挥“10分钟党员学习圈”作用,2024年基层党组织以党校分教点、党员学习活动场所为阵地轮训场次173场次,培训人数5420人次。二是培育“头雁”后备干部。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力度,从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党员群体中物色培养58名村书记后备干部、432名村小组长后备培养人选。

转存图片

  以“乡治”智慧激活村民自治动能

  梁启超先生提出“联治机关”与“村民议事”机制,为我们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圭峰会城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渠道,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一是探索试行农村人居环境“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要求村民承担包卫生清洁、包绿化管护、包秩序维护的三重责任,将环境治理责任细化到户、落实到人,推动形成“自扫门前雪、共护村居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等议事决策机制,建立村民议事会,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如,茶坑村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村级重大事项,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三是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机制,在圭峰会城辖区各个村小组设立“话你知”公示牌共180个,进一步厘清村级权力边界,营造风清气正的村级基层政治生态。

转存图片

  以“乡治”文化深耕德治树立新风

  梁启超先生十分重视道德教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他认为“道德为体,法律为用”。圭峰会城深化农村德治建设,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一是开展多元宣讲活动,通过“少年中国说”“梁启超家风家教”“弘扬时代新风传播科学能量”等系列活动,生动诠释梁启超“爱国报国、敬业立世、自强不息”的精神谱系,将传统家教理念与现代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推动优良家风转化为基层善治动能。二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圭峰会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现有志愿服务队伍10支,2024年共开展3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涵盖了医疗卫生讲座、音乐会、法制进校园、消防安全进社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来。三是持续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载体,以破除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陋俗为突破口,推行婚事简办、喜事新办、丧事俭办的文明实践,营造文明乡风民风。

转存图片



来源:会城党建和组织人事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