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来,司前镇高度重视应急工作,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实现应急管理机构有机整合,矢志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维稳安保、网格治理等方面打造一支“拉得出来、能打胜仗”的铁军,有力保障辖区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镇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四合一”融合,科学高效打造大应急体系)
我镇定期在应急指挥中心召开专题研判工作会议
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一图通览,精准布防”
镇领导班子通过指挥中心系统实时查看各村居核酸检测点情况
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汇聚了三防、网格、应急、防疫“一张图”、“多本帐”
打造一个应急中心
身处一隅、可谋全域
为推动应急管理机制提质增效,我镇高标准打造应急指挥中心,融合三防、网格、应急、防疫,稳步推进“四合一”,在今年上半年已实现部门整合、职能整合、指挥调度整合、应急力量整合,切实构建基层“大应急”体系。
一是部门整合。镇应急办、防控办、农综等部门集中办公,“一座楼”“一套人马”“一个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把原来分散的部门整合一起,形成合力。
二是职能整合。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将我镇的三防、森林防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综合减灾、自然灾害救助等应急管理职能全部整合到应急办,建立会商研判、信息综合等工作机制,由一个机构统筹抓总。
三是指挥调度整合。整合后的新应急指挥中心面积近300㎡,将金视通、视联网、应急会商系统等多个视频调度平台一体化整合,能够充分发挥中心指挥调度、应急处突作用。在指挥中心,我们可随时查阅突发疫情应急、三防应急、森林防火应急、网格设置等“多本帐”,包括人、房、路、船、农地、工地、水利、避险、应急等情况,每周一更,实现坐镇中心、全面指挥。
四是应急力量整合。队伍方面,整合我镇40周岁以下的机关干部、专职消防员、森林防灭火队员、村(社区)安全网格员、骨干民兵等人员力量,建立综合应急处置队伍,履行隐患排查、抢险救灾、应急处置等职责。专家方面,聘请职业安全事务公司10名安全专业专家以及农林牧渔方面的“土专家”为我镇工、农业把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网格方面,由镇党委书记梁志成任指挥长,全面统筹全镇56个智慧网格,一网格一支部,网格员配置突出在学历,能力方面进行选优,在大专以上达44人,加上全镇干部职工驻村力量,形成一张无坚不摧的“大网”。
建立四套应急机制
望闻问切、辨证论治
一是以“望”辨“症”,全方位检查。由多部门组成联合巡查队深入车间、山林、水库等进行全覆盖安全检查,排查风险隐患,一行一策出具问题清单。今年以来,我镇累计检查企业(场所)1160家次,每周全面走访“体检”镇内山林、水利设施等,通过排查整治保障“治之未病”。
二是以“闻”证“疑”,全方位掌握。通过走访听取企业主、安全管理负责人、工厂员工、村民、山林承包人、水库责任人等意见建议,深入掌握行业情况以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疑点难点,为安全“诊治”工作提供一手素材。比如,在与企业员工的沟通中,了解员工有没有持电工证等相关证件上岗、企业的工艺流程是否存在隐患等;在与村民、相关管理人员的交谈中,了解水利设施是否存在隐患、河道是否容易被淤泥堵塞至村庄水浸等。
三是以“问”论“法”,全方位听教。通过征询上级部门、安全专家的指导意见,以更专业、全面的视角提升,形成行之有效、契合司前实际的安全管理办法。比如,通过安全事务公司的10名安全专家对我镇15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了156条安全隐患,并提出专业的指导整改意见。还通过与“土专家”沟通,我镇河道疏堵、山林防火等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细,形成全镇防灾一张图。
四是以“切”治“患”,全方位整改。结合望、闻、问所悉情况,对存在的安全问题对症下药,并通过“回头看”将安全整治抓在实处。工业方面,我镇今年在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2000多条,立案处罚企业2家,罚款超过10万元,并在微信公众号等官媒曝光,实行挂销号管理。农林业方面,严格落实水库管理人责任制,谁出事、谁负责,通过对凤山湖园区排洪河道落实雨前清淤机制有效缓解下游村庄逢雨易涝隐患;强化人员巡山护林值守,清出山林隔离带,有效杜绝山林火灾。
安全专家到粉尘涉爆企业检查安全隐患
安全专家到危化企业检查安全隐患情况
安全重于泰山,防患始于未然。司前镇通过打造一个全新的应急指挥中心和建立“望、闻、问、切”四套应急机制,真正实现“大应急”管理,有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护盾”。